ft 热闻

【有蛇就有得|專欄】蛇年黑故事與黑歷史——〈捕蛇者說〉

3 个月 ago
2025年農曆年來到了乙巳年,也就是十二生肖的蛇年。蛇在十二生肖中雖然常帶著些許陰暗與神秘的形象,但其纏繞曲折的姿態,成為東西方文學與文化中的重要象徵元素,例如《聖經》〈創世紀〉中引誘夏娃的蛇,象徵誘惑與原罪;亦或是希臘神話中阿斯克勒庇俄斯(Asclepius)權杖上盤繞的蛇,成為醫學與治癒的標誌。蛇也在不同文化裡扮演了多元的角色:它可能是險惡的敵人、智慧的導師,甚至是生命循環的象徵,如北歐神話中的世界耶夢加德(Jörmungandr)。到了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手上,運用幽默的創意聯想推出「蛇來運轉」、「蛇普來嘶」(Surprise)、「蛇麼都捨得」,還有DQ的蛇年專題【有蛇就有得】這類充滿喜氣的吉祥話。今年,我們再次邀請了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祁立峰撰寫蛇年專欄。從古文中談起,毒蛇如何被用來諷刺賦稅的沉重與不公,也幽默地諄諄告誡:「該繳稅的時候,還是要好好地繳稅!」

世界各國的公共媒體每年有多少預算?英、日、美、韓等國公視的經費從哪來

3 个月 1 周 ago
這幾天打開社群網路,你大概很難不看到「預算」、「公視」等字眼,各種立場、意見也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。究竟屬於全體人民的公共電視,每年應該獲得多少經費才恰當?除了台灣以外,世界各國也都會依自身社會、文化、背景,發展出制度與經營模式大不相同的公共電視,例如公視界的大明星——英國的BBC、日本的NHK,或是韓國的KBS、美國的PBS等等。那麼,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共媒體究竟如何生存?每年各自可以拿到多少錢?接下來跟著飛行船,飛到各國一探究竟吧!

【DQ Open Your 國文課本】斯斯有兩種,那「濕」與「溼」怎麼分?

3 个月 2 周 ago
最近,電視上有位補教老師說,「濕」「溼」二字的用法不太一樣,一個應形容有生命之物,另一個則指稱無生命,引發一番討論。看見這個話題,令DQ編輯們心頭一驚。事實上,過去編輯們在撰文時,也曾對「濕」「溼」二字的應用感到疑惑,我們知道感冒用斯斯、咳嗽用斯斯,那什麼時候該用濕濕,什麼時候又該用溼溼呢!?為了確保在文章中放入最精準的用字遣詞,我們決定找來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祁立峰教授,為我們解釋「濕」「溼」究竟該怎麼使用才正確?

(0113更新)「到無人之地展開新生」曾獨居小島32年被迫搬家,義大利「現代魯賓遜」辭世

3 个月 2 周 ago
有「義大利魯賓遜」之稱的毛羅.莫蘭迪(Mauro Morandi)在布德利島上居住了32年後,因受不了數年來與政府間的糾葛,最終決定於2021年離開布德利島,好重新尋回他的靜謐生活......在他決定「重返人類世界」後3年多,近日傳出他已在2025年初於家鄉去世,享年85歲。◆ 原文上線時間:2021/04/28◆ 增修時間:2025/01/13
Checked
22 分钟 36 秒 ago
台灣最視覺系的全球要聞,大張的組圖,把世界的喜怒哀樂看清楚。身為地球人,關心地球事,地球圖輯隊,帶你看透全世界!